又一金针菇龙头企业即将冲刺A股!10月29日,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绿生物”)即将接受首发审核。
华绿生物成立于2010年6月,注册资本4376万元,主营食用菌的研发、种植、销售,主要产品包括金针菇、真姬菇(包括蟹味菇、白玉菇)。华绿生物此次拟在创业板上市,发行不超过1459万股,募集资金7.28亿元,计划用于华绿生物一厂技术改造项目、泗阳华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和年产3万吨真姬菇项目,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。
对于已经二度冲击IPO的华绿生物来说,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旧是不容回避的问题。《云创财经》IPO课题组注意到,华绿生物在研发上似乎并不走心,不但研发投入比例极低,并且在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中疑似没有通过。另外,华绿生物的员工很多并没有按规定缴纳社保,而对于未缴纳社保的原因,华绿生物却表示“为尊重员工的真实意愿和实际利益,公司没有为该部分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。”
“不走心”的研发
据招股书披露,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,实现了多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创新,包括菌种选育技术、液体菌种生产技术、培养基质技术、食用菌工厂化环境控制系统、金针菇大瓶容量培养瓶栽培技术、菌种保藏技术、移动货架技术、食用菌包装采收自动分菇技术等。并且公司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,享受15%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。
虽然招股书中华绿生物自诩高度重视研发,但我们发现,华绿生物在研发上似乎并不如其招股书中所描述的那样,不但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低,而且报告期内公司很可能已经失去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,但对于此问题招股书中并没有作过多解释。
数据显示,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,华绿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06.67万元、690.66万元、756.16万元和459.15万元,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.74%、1.75%、1.31%、1.60%,而按照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》第十一条规定“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,比例不低于3%”,公司的研发支出远达不到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%的研发占营收比例的标准,正因为如此,华绿生物实际上很可能并没有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。招股书披露,华绿生物于2013年12月3日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,证书编号为GR201332000774,2016年11月30日,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复审,证书编号GR201632001040,2017年度和2018年度,公司享受15%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。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证书有效期为3年,到期需要通过资格复审才能继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,按照华绿生物2016年11月30日取得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计算,2019年11月29日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就到期了,在此之前应当参加资格复审以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,但是招股书中并没有披露2019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的信息,照此看来,华绿生物很可能已经失去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了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人工费用为公司研发支出中的主要支出内容,各期的人工费分别为365.6万元、465.49万元、548.88万元和266.40万元,按照华绿生物的研发人员人数折算,研发人员年薪仅2.96万元、3.49万元、3.9万元和3.94万元,如此离谱的研发人员薪酬不知是公司数据有误还是另有原因。
大量员工未缴社保
报告期内,华绿生物还存在大量员工未按规定缴纳社保的情况。招股书显示,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,公司缴纳社会保险的员工和员工总人数之间有较大的差异。
在未缴纳社保的人中,自愿放弃/缴纳新农合新农保的人数占大多数,公司对此的解释为,公司员工在详细了解相关制度后,有较大部分认为缴纳社会保险费后将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,因此为尊重员工的真实意愿和实际利益,公司没有为该部分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。
我国《劳动法》第72条明文规定: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,缴纳社会保险费”,公司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,并且依据我国劳动法实务,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并不能免除单位未给员工缴纳社保的法律责任。华绿生物将未缴纳社保的原因“甩锅”给员工,实际上很可能已经违法,对于这点势必会引起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