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中国银行举行2020年年度业绩发布会,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报告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0年末,中国银行资产总额24.40万亿元,负债总额22.24万亿元,比年初分别增长7.17%和6.96%;营业收入和拨备前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.21%和3.84%。实现税后利润2050.96亿元,同比增长1.59%,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928.70亿元,同比增长2.92%。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.87%,净资产收益率为10.61%。净息差为1.85%,非利息收入占比为26.73%,成本收入比为26.73%,同比下降1.27个百分点,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。
2020年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营形势,中国银行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,经营管理保持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。
具体来看,在信贷方面,中国银行重点支持普惠金融、民营企业、高端制造业、绿色金融、 战略性新兴产业、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,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,保持贷款规模平稳增长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。继续严格控制高污染、高能耗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投放。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,加强集中度管理,严控金融风险。年末集团客户贷款总额142164.77亿元, 比上年末增加11476.92亿元,增长8.78%。其中,境内人民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2039亿元,增幅12.0%。
据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介绍,2020年全年中国银行共计为834家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累计投放优惠贷款212亿元,排名同业首位;为485家地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累计投放优惠贷款116.93亿元。同时,发布了“稳外贸”十三条措施,推出了“稳外贸”专属服务方案,境内机构投放进出口贸易融资达到3850亿元,
另外,中国银行持续加大普惠金融贷款投放,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17亿元,比年初新增1987亿元,增长48.12%,贷款平均利率下降37个基点。积极为2万多户中小微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,率先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。当年累计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约2万亿元,占对公新发放贷款的比例进一步提升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年初新增1139亿元,增速34.10%,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了463亿元。
在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方面,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72.73亿元,不良贷款率1.46%,较上年末上升0.09个百分点。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686.19亿元,比年初增加426.96亿元,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77.84%。重点不良项目化解取得突破,全年清收化解不良超过1300亿元。同时,中国银行成功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28.20亿美元优先股、9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7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,资本得到有效补充,年末集团资本充足率达到16.22%,比上年末提升0.63个百分点,创历史新高。
针对2020年不良贷款有所反弹的问题,中国银行党委委员、拟任副行长陈怀宇表示,此问题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所致。据陈怀宇介绍,受益于中国经济企稳复苏和中国银行加大清收化解力度,去年四季度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已实现边际改善,不良率和不良额较三季度末环比双降。截至2020年末,中国银行不良余额2072.73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290.38亿元,较三季度末下降41.54亿元;不良率较三季度末下降0.02个百分点。
对此,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、拟任行长刘金也表示:“商业银行核心业务是信贷,经营信贷就是经营风险,就要出风险,就会有不良贷款。关键是我们要通过对行业、对客户、对违约概率等一系列情况的分析,来把这个不良贷款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,并且不断地来推陈换新。”他表示,“只要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,市场就不用过分地担心,不会对一家银行的发展带来过多负面的影响。”
刘金表示,下一步,中国银行会继续坚决落实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和处置的监管要求,充分用好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,创新手段,积极开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贷不良贷款转让的试点工作,拓展渠道,加大不良资产的化解和处置;同时,进一步加大对潜在风险客户的监控力度,定期重检客户的风险状况,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,进行滚动排查,密切关注海外疫情发展的趋势,加强存量授信风险的管控。
2021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刘金表示,中国银行将聚焦服务实体经济,持续着力发展跨境金融、科技金融、普惠金融、绿色金融、财富金融、消费金融、县域金融七大领域,在发展策略上注重数字化转型和风险防控,加快构建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、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,奋力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,确保“十四五”开好局起好步。(记者 蔺壮壮)